赛斯拜克中国核心技术品牌 博士专业研发团队   18年专注高光谱

咨询热线:400-888-5135

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发展现状

来源:赛斯拜克 发表时间:2023-08-28 浏览量:807 作者:awei

高光谱成像(HSI)是光谱技术和成像技术的结合,通常也被成为成像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是加入了彩色三维成像的技术,包括目标频谱数据的反射图像,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电磁光谱图像中每个像素。高光谱成像系统一般包括高光谱成像仪,摄像机,光源,数据软件和计算机等。

目前,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光谱成像系统产品普遍处于较先进水平,世界大型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国外知名度高的厂商凭借良好的产品和口碑长期占据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外公司有比较成熟的设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优于国内企业。

image.png

2017年全球高光谱成像系统产量达到395台,销售额约6849万美元。qyresearch预计2023年将达到13456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1.91%。从全球范围看,北美是最大生产地区,主要生产企业也集中在这一地区,比如美国Headwall Photonics,美国Resonon,美国Surface Optics,美国康宁(并购NovaSol),加拿大ITRES,加拿大Telops和美国Brimrose等。北美地区2017产量共239台,占全球的60.61%,其次是欧洲,主要生产商有芬兰Specim,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挪威纳斯克电子光学公司(Norsk Elektro Optikk AS)等。中国的高光谱成像行业仍然是一个未开发的市场。中国高光谱成像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军事机构和部分高校研究机构,量产并形成销售的企业不多。目前形成生产和销售能力的主要企业有北京卓立汉光和深圳中达瑞和等厂商,大多数的高光谱成像产品仍然依赖进口。


高光谱成像系统市场增长的推动因素主要是技术应用由军事机构逐渐转向民用企业,例如生命科学和诊断,地质调查,植被遥感,农业监测,大气遥感,水文学,灾害环境遥感,土壤调查等。然而,高投入,高安装费用等问题正在阻碍该市场的增长。虽然国内高光谱成像市场有良好的政策红利,但是由于上游原材料均被国外公司垄断,而国内企业在核心设备上仍无法突破技术瓶颈,使得产品的价格波动受制于上游原材料厂商。对中国的生产企业非常不利,中国的高光谱成像行业仍需很长的路要走。


在未来几年,高光谱成像市场有望在亚太地区获得高速增长。虽然高光谱成像系统带来了很多的机会,考虑到技术研发水平和原材料制约因素,研究组建议的新进入者只是有资金,但没有技术优势,全面铺开的销售渠道及上下游的支持最好不要进入这个领域。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趋势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高光谱遥感已发展成一个颇具特色的前沿技术,并孕育形成了一门成像光谱学的新兴学科门类。它的出现和发展将人们通过遥感技术观测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带入了又一次飞跃,续写和完善了光学遥感从全色经多光谱到高光谱的全部影像信息链。由于高光谱遥感影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地球表面信息,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很大关注,并有了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已涵盖地球科学的各个方面,在地质找矿和制图、大气和环境监测、农业和森林调查、海洋生物和物理研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1 国内高光谱成像仪的研究现状


国内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机载成像光谱技术的研究,国内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基本与国外同步。世界上第一台高光谱仪AIS-1于1983年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在矿物填图、植被化学成分、水色及大气水分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应用,并获得成功。与此同时,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为主,与美国GER公司进行合作,成功研制出一台早期的6波段细分红外光谱仪(FIMS),在美国成功地进行了矿物填图试验。在我国“七五”期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开展了64波段可见短波红外和7波段热红外模块航空高分辨率光谱仪的研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MAIS,OMIS,PHI和WHI等系列机载高光谱成像仪,其性能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外的遥感应用中获取了大量实用化的高光谱图像数据,极大地推动了国际上成像光谱技术的发展。

高光谱成像仪SineSpec®系列

与国外相比,中国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有较大差距。我国第一台高光谱成像仪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SZ-3中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仪,于2002年发射,成为全球第二个上天的可见光/红外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其空间分辨率为500m,光谱通道数为30个,其成果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部署了星载高光谱成像仪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的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研究项目,研制出了工程样机,其光谱范围为400~2500nm,光谱分辨率为5~12nm;在轨道高度500km下,空间分辨率达20m,幅宽为20km,通过了力学试验。2008年9月发射的环境一号A卫星上,装载了一台傅立叶分光高光谱成像仪,光谱覆盖可见近红外波段,光谱通道数为115个,空间分辨率为100m,幅宽为50km,用于环境和灾害的监测。


(1)实用型模块化高光谱成像仪(OMIS)


OMIS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所研制的各类通用/专用航空扫描仪的基础上,为适应成像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而研制的一台光机扫描型高光谱成像仪。其波段覆盖全,在可见光到长波红外的所有大气窗口上设置探测波段,满足不同需求的综合遥感应用;工作效率高,采用70°以上的扫描视场,提高实用化作业效率;采样波段多,系统工作波段达到128个,是当时国际上光谱通道数最多的遥感仪器之一;定量化程度高,通过机上实时定标装置与实验室辐射和光谱定标装置,使系统具备定量化成像光谱数据的能力。


OMIS研制成功后,在国内外进行了数百次的遥感飞行,获取了大量的成像光谱数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和用户的高度评价。该项目获得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OMIS系统的详细性能指标见表2.1 ,图2.1是OMIS系统的实物照片,图2.2是OMIS典型遥感应用图像。


表2.1 OMIS系统性能指标


(2)机载推帚式高光谱成像仪(Airborne WHI)


WHI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于1997年研制成功的机载推帚式高光谱成像仪。WHI实现了高性能、实用化的总体设计,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WHI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2所示。


图2.1 OMIS系统的实物照片


图2.2 OMIS典型遥感飞行图像(北京北郊)


表2.2 WHI性能指标



WHI已成功用于我国广西、新疆、江西等地的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遥感应用项目及日本、马来西亚等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图2.3是WHI高光谱成像仪的实物照片,图2.4是WHI在日本名古屋飞行时获取的图像。



图2.3 WHI高光谱成像仪的实物照片



图2.4 WHI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图像(日本名古屋)


(3)HJ-1-A卫星高光谱成像仪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承担环境一号A星主载荷高光谱成像仪(HJ-1-A/FTHSI)的研制工作,环境一号卫星于2008年9月发射,主要用于环境和灾害的监测。HJ-1-A/FTHSI是我国第一台在轨运行的对地观测高光谱成像仪,对于促进我国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性能指标如表2.3所示。图2.5是HJ-1-A卫星高光谱成像仪的实物照片。



表2.3 HJ-1-A卫星高光谱成像仪技术指标


续表


图2.5 HJ-1-A卫星高光谱成像仪的实物照片


2.2.2 国外高光谱成像仪的研究现状


2.2.2.1 第一代高光谱成像仪


1983年,第一幅由航空高光谱成像仪(AIS-1)获取的高光谱分辨率图像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科学界面前,它的出现标志着第一代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的面世。第一代高光谱成像仪以AIS-I和AIS-2为代表,在以后数年中AIS数据被成功地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


AIS高光谱成像仪由光学系统、探测器和电子线路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2.6所示。AIS的光学系统由前置光学系统和光谱仪两部分组成,前置光学系统是由M1和M2两个反射镜组成的同轴许瓦茨希尔特望远镜,口径为23.5mm,焦距为70.7mm;光谱仪是由准直镜M3、光栅和会聚反射镜M4组成。


图2.6 AIS系统结构图


表2.4给出了AIS高光谱成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其光谱范围覆盖了短波红外1.2~2.4μm,谱段数多达128个,光谱采样间隔优于10nm,但幅宽只有150多米。因为当时探测器的研制技术有限,所以其幅宽非常窄。但它的确开创了兼顾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使光谱和图像合一的高光谱遥感技术新时代。


表2.4 AIS主要性能指标



2.2.2.2 第二代高光谱成像仪


第二代高光谱成像仪于1987年问世,美国宇航局从1983年开始研制一种名为航空可见光高光谱成像仪(AVIRIS),它是第二代高光谱成像仪的代表。此后,许多国家先后研制出多种类型的航空高光谱成像仪,如美国的AVIRIS,DAIS,加拿大的FLI,CASI,德国的ROSIS,澳大利亚的HyMap等,国外典型的机载高光谱成像仪如表2.5所示。与AIS传感器相比,AVIRIS在传感器本身、定标、数据系统及飞行高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与AIS不同,AVIRIS是扫描型高光谱成像仪。


表2.5 AVIRIS性能指标指标


如图2.7所示,AVIRIS采用肯尼迪(Kennedy)扫描机构,利用三角形棱柱的两面反射镜实现高效率扫描,焦面上的四根光导纤维按垂直飞行轨迹方向排列,它们将收集到的各波段像元的辐射传送到四个光谱仪的入口处,其中四个光谱仪的波段范围分别为0.4~0.7μm,0.6~1.25μm,1.2~1.82μm,1.78~2.4μm。光谱仪采用一种自准直型施密特(Schmidt)全反射系统,使用光栅进行分光,光栅排列在非球面校正镜上。分光后的光线再经光谱仪的反射镜聚焦到探测器列阵上,以便得到多光谱图像。AVIRIS设计时有四项主要要求:①在光谱方面,比AIS宽,可以覆盖0.4~2.5μm的太阳反射波段;②在空间分辨率方面,比AIS提高将近一倍;③幅宽比AIS提高将近一个量级,总视场为30°,每行达到550 个像元;④提高数据质量,为应用研究部门提供高可靠性的有用数据。图2.8和表2.5分别给出了仪器的结构模型和主要性能指标。


2.2.2.3 第三代高光谱成像仪


在航天领域,由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的对地观测计划中的中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仪(MODIS),随TERRA卫星发射,成为第一颗在轨运行的星载高光谱成像仪。21世纪以来,在机载仪器成功研制并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世界航天大国纷纷开展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空间应用,主要有:


1)1997年发射失败的LEWIS-Hyperspectral Imager;


图2.7 AVIRIS光机原理图


图2.8 AVIRIS仪器结构模型图


2)2001年10月22日发射的欧洲CHRIS(Compac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3)2000年7月19日发射的美国强力星傅立叶高光谱成像仪MightySatII-FTHSI(Fourier Transform Hyper-Spectral Imager);


4)2000年12月21日发射的美国航空航天局新千年计划的EO1-Hyperion高光谱成像仪;


5)2001年9月21日发射失败的OrbView4-WarFighter1 hyperspectral imager;


6)2005年8月10日发射的火星勘探者MRO-CRISM(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Compact Reconnaissance Imaging Spectrometer for Mars);


7)计划中的美国海军NEMO-COIS(Naval Earth Map Observer Program,Coastal Ocean Imaging Spectrometer)。


表2.6 给出了国外星载高光谱成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光谱范围基本分布在 0.4~2.5μm(CRISM覆盖到了4.05μm),空间分辨率为8~60m,幅宽为5~30km,光谱分辨率为5~20nm。典型的星载高光谱成像仪有欧洲的CHRIS,美国的Hyperion和FTHSI,它们分别代表了以棱镜、傅立叶干涉和光栅分光的三种主要的分光方式。


表2.6 国外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


(1)基于棱镜分光的CHRIS高光谱成像仪


CHRIS是欧空局在轨自主运行计划(PROBA-1,Project for On-Board Autonomy)的主要有效载荷,该卫星于2001年10月22日在印度Shriharikota 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几年的在轨运行,CHRIS获取了大量高质量的空间成像光谱数据。


CHRIS覆盖400~1050nm的可见近红外谱段,采用棱镜分光,望远镜的口径为120mm,F数为6。望远镜采用折反射同轴两反系统,主反射镜和次反射镜均采用球面结构,光学入瞳处的弯月形大透镜校正球差,光学结构如图2.9所示。CHRIS系统的光谱仪包括入射狭缝、两个曲面棱镜、三个球面反射镜(其中包含2个凹面和1个凸面)构成。类似Offner结构的三反镜起到二次成像的作用,光路中的两个球面棱镜起到色散和会聚的作用。


图2.9 CHRIS系统光学结构图


CHRIS的特点是结构相对简单、质量轻、空间分辨率较高,不足的是仅覆盖了可见近红外谱段。另外,CHRIS的光谱采样间隔为非均匀分布。图2.10是CHRIS的光谱带宽分布曲线,可以看出短波方向光谱带宽较窄,在400 nm的波段位置为1.25 nm;长波方向光谱带宽较大,1050 nm的波段位置为11 nm。图2.11给出了 CHRIS 在轨的系统信噪比,“Peak_SNR”来自图 2.12 中的(a)图像,“SNR”来自(b)图像。


图2.10 CHRIS仪器光谱分辨率与波长的关系曲线


(2)基于傅立叶干涉分光的FTHSI高光谱成像仪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于2000年7月19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颗搭载首台空间平台傅立叶高光谱成像仪(FTHSI)的卫星MightySatII。FTHSI覆盖475~1050nm的光谱范围,采用Sagnac干涉仪进行分光,光谱分辨率约85 cm-1。FTHSI也是第一台应用于空间对地观测的高光谱成像仪。光学系统由有效口径为165 mm的R-C望远镜和Sagnac干涉仪组成。系统空间维的F数为3.4 ,光谱维的F数为5.3。探测器选用Thomson公司的TH7887A探测器,工作帧频为75~110 fps。根据不同的像元合并,量化精度为8 bit或12 bit。图2.13是FTHSI系统的结构图,图2.14给出了系统的测试信噪比,只有720~960 nm之间的光谱通道信噪比大于50 ,到550 nm之前的光谱通道信噪比已小于20 ,而500 nm以前光谱通道的信噪比已几乎为零。


图2.11 CHRIS光谱各通道信噪比


图2.12 CHRIS信噪比测试图像


图2.13 MightySatII/FTHSI系统结构图


图2.14 MightySatII.1/FTHSI信噪比测试结果


(3)基于凸面光栅分光的Hyperion高光谱成像仪


EO-1(Earth Observing-1)是美国NASA为接替Landsat 7而研制的新地球观测卫星,于2002年11月发射升空。Hyperion高光谱成像仪是EO-1卫星的主要光学有效载荷,其主要任务是在轨验证高光谱成像技术,评估利用星载高光谱成像仪的对地观测能力。系统着眼于能够减少当前商业遥感卫星(LandSat)和相关地球观测系统成本的新型遥感器和卫星技术。


Hyperion仪器由光机头部组件(HSA)、电子学组件(HEA)、制冷电子学组件(HEA)组成,如图2.15所示。HSA包括光学系统、制冷器、在轨定标系统和高速焦平面电子学电路。光学系统由望远物镜和两个光栅分光计组成。主光学采用离轴三反系统,口径为125mm,F数为8;后光学是基于凸面光栅分光的offner光谱仪,其空间分辨率为30m,在0.4~2.5μm范围内共有220个波段,其中在可见光近红外(400~1000nm)范围内有60个波段,在短波红外(900~2500nm)范围内有160个波段。两个通道在900~1000 nm的波段范围内有光谱重叠,可以利用这些光谱进行交叉定标。图2.16给出了Hyperion各光谱通道的信噪比分布曲线。


图2.15 Hyperion高光谱成像仪组成


图2.16 Hyperion光谱通道信噪比


2.2.3 高光谱成像仪的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国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发展已经完成了演示验证阶段,正走向面向任务的业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美国国家航天局JPL实验室负责的EO-1卫星Hyperion仪器在轨演示了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在矿产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突出能力。通过EO-1-Hyperion及机载AVIRIS的综合应用研究,目前美国产业界和军方均着手于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在商业化运作、军事侦察等方面的业务应用。欧空局及俄罗斯在星载高光谱成像仪研制与应用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为满足业务化运行的需要,高光谱成像仪正向着更宽的光谱覆盖范围、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大的幅宽和更高的定量化水平方向发展。从表2.7可以看出,目前国际上发展的高光谱成像仪的性能指标均有大幅提高。在“863”项目“宽幅高光谱小卫星载荷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下,我国开展了相应载荷的研制工作,高光谱成像仪在幅宽和波段数上具有优势,其他指标与上述同类仪器相近。


表2.7 国内外计划发展的高性能民用星载高光谱成像仪

相关产品

高光谱相机知识排行榜top10

高光谱相机知识相关推荐

Baidu
map